• 區(qū)劃代碼:610428000000
    地名由來:清雍正《陜西通志》卷3:“取縣西長武故城為名!卑矗L武故城在縣西50里,為隋開皇中筑!杜f唐書·李懷光傳》:“懷光頻歲率師城長武,以處軍士!奔创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古為西戎之地。先周屬豳國領(lǐng)地。秦始皇二十七年(前220年)。始建鶉觚縣于淺水原。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受遣屯邊,北筑長城,見此地原高水淺,因欲置縣,遂以觚設(shè)奠。忽有鶉鳥飛來升觚視為靈異,故名縣鶉觚。漢建元元年(前140年),又于鶉觚縣西部置陰槃縣。東漢中平五年(188年)廢陰槃縣。東晉后趙建武十年(344年)廢鶉觚縣。北魏熙平二年(517年)又設(shè)東陰槃縣。西魏大統(tǒng)元年(535年),重建并改遷鶉觚縣治于枝屯原,即今靈臺(tái)縣邵寨鎮(zhèn)。西魏廢帝元年(552年),以東陰槃改置宜祿縣,因縣南宜祿川得名。北周保定三年(563年)撤裁宜祿縣。唐貞觀二年(628年),豳州設(shè)宜祿縣。至元七年(1270年)裁宜祿縣入新平縣。明萬歷十一年(1583年),于宜祿鎮(zhèn)(今昭仁鎮(zhèn))復(fù)設(shè)長武縣。取唐李懷光所恐長武城名之意。屬邠州。1913年屬關(guān)中道。1933年直隸陜西省府,后歸屬第七行政督察區(qū)。1949年7月26日后,先后隸屬邠縣分區(qū),寶雞、咸陽專區(qū)。1956年10月歸陜西省直轄。1958年12月,長武、旬邑合并于邠縣。1961年重新恢復(fù)長武縣建制,隸屬咸陽地區(qū)行政公署。1983年9月,長武為咸陽市轄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