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610426000000
    地名由來:據(jù)《元和郡縣志》卷3邠州永壽縣:“武德二年分新平縣南界于今理北三十里永壽原西分置永壽縣,因原而名。”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夏屬漆國,商、周時屬古豳國,春秋戰(zhàn)國時屬秦。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后,屬中央直轄地——內(nèi)史。漢為右扶風(fēng)漆縣地,魏晉為新平郡地。西魏大統(tǒng)十四年(548年),在今縣北置廣壽縣。北周大象元年(579年)縣治遷今永壽村,更名永壽縣,屬新平郡。隋開皇四年(584年)廢永壽縣入新平縣,十七年(597年)在縣南設(shè)上宜縣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折新平地于麻亭(今舊縣城)復(fù)置永壽縣,屬豳州。貞觀八年(634年)省上宜入好畤縣。北宋政和七年(1117年)屬醴州。金代屬邠州。元至元五年(1268年)起至清代,屬乾州。1913年屬關(guān)中道。1930年縣治遷監(jiān)軍鎮(zhèn)。1933年屬省。1939年屬第七行政督察區(qū),1949年屬邠縣分區(qū),1950年屬寶雞專區(qū),1956年屬省。1958年12月永壽并入邠縣,1961年8月復(fù)置屬咸陽專區(qū)。1969年屬咸陽地區(qū)。1983年10月屬咸陽市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