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370785000000
    地名由來:秦于夷維邑西置高密縣,因南有密水而得名。據(jù)《水經(jīng)·濰水注》:“應(yīng)劭曰,縣有密水,故有高密之名也。”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密市:春秋時(shí)為齊夷維邑。秦于夷維邑西置高密縣,因南有密水而得名。西漢因之,為高密國治;又于原夷維邑置夷安縣,屬高密國。東漢并高密國入北海國,夷安、高密隨屬。三國魏晉同屬城陽郡,北魏同屬高密郡。北齊省夷安縣、高密縣。隋開皇五年(公元585年)復(fù)置高密縣,徙治今縣南之故獻(xiàn)。十六年又別置膠西縣。隋末與高密同廢。唐初同復(fù)。武德六年(公元623年)省膠西縣入高密縣,移治漢夷安故城,即今縣駐地高密鎮(zhèn)。宋、金因之,屬密州。元屬益都路。明、清屬萊州府。1913年屬膠東道。1925年屬萊膠道。1928年廢道屬省。1945年抗日民主政權(quán)析高密、諸城2縣各一部置濰東縣,旋改為高密縣;同年析膠縣、高密2縣各一部置膠高縣;2縣均屬濱海行政區(qū)第一專區(qū)。1946年劃屬膠東行政區(qū)。1949年膠高縣撤銷,原高密縣部分還屬。1950年屬膠州專區(qū)。1956年屬昌濰專區(qū)(1967年更名昌濰地區(qū))。1983年屬濰坊市。1994年撤縣改市。國務(wù)院1994年5月18日批準(zhǔn)撤銷高密縣,設(shè)立高密市(縣級)。